近日,新加坡生命堂督导与培训牧师苏立忠牧师做了三场“再突破,直奔高峰”为主题的系列讲座。本文为其中的第一场讲座“第一讲:个人突破,再攀高峰”的部分内容整理。
引言
在AI的冲击下,世界将面对另外一场剧变。诚如埃里克·布莱恩约弗森在《第二次机器革命》这本书里说:“一年是一年,那是200年前;一个月是一年,那是20年前;一天是一年,那是现在。”他的意思是说,今天世界改变的速度太迅速了。我们必须坚守我们的岗位,教会以上帝的道来及时应对这些变化,同时在基督里面每一个基督徒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和改变,确保我们不仅不被淘汰,还能有效地服事今天这个时代的人。
一,要了解AI的兴起带来的冲击与突破
在医学上,现在医生借助AI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并预判人们未来的疾病。同时也可以籍着检测人的基因来预判一个人未来的职业与行为。因此,在神学上我们恐怕要重思罪性的定义,人到底是谁?当机器人发展到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时,机器人能够完全扮演人的角色吗?
AI 对职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深远。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借助AI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彻查美国财政部、外援部、教育部等部门的财务状况。那么,我们在教会牧养、布道、培训等事工上如何能够借助AI带来更大的果效呢?作为教会领袖的我们,不能不好好的理解与学习AI。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,正如印刷术的兴起,加速了改教运动的步伐,让福音更加广泛地传播一样。马丁.路德等人引领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刷术的普及和推广。
二,观念上的突破
观念会影响或限制一个人。比如如果我们对幸福的观念和理解是“美满的婚姻、可爱健康的孩子、成功的事业、健康的身体”,那么当我们缺少其中一项时,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并不幸福。
但是其实幸福是无需这么多的条件的,甚至于完全不需要任何条件。如果今天我们不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,恐怕并不是我们的环境和际遇而是我们错误的观念造成的。在很大程度上,是我们的观念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和认知。
一个人的观念决定了他的格局;而他的格局决定了他的结局。我们的观念,包括价值观、人生观、服待观、宣教观等就像一个盆子,我们将一棵大树的种子栽在这个盆子里面。然后,我们细心地照顾它,施肥、浇灌、除草等等。接下来这棵大树究竟能长得多高多大,完全取决于这个盆子的大小。我们的观念盆若能大如大地,那么我们将能培育出参天大树。
我们的自我观,决定了我们自己是什么、会做什么,以及我们未来能够变成什么。然而,很不幸的是不少人的自我观完全取决于别人怎么看他、说他、评价他。他们情绪的起伏和波动完全受他人的束缚和牵制。比如一名老师说一个学生很笨,那么这个学生很有可能一生都聪明不了,因为他很容易就会觉得既然是老师说的,那他真得很笨。
其实人的看法是非常相对的。我们必须在圣经里建立自我健康的形象——无论我有多少的缺点,我就是我,并且是上帝所深爱的我。接受自己,不随便与他人比较;发挥自己,将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,使上帝的形象在我们生命中能够彰显出来,这就是正确的自我观。因此,我们绝对不能让别人的话语来决定我们的命运,而是要让上帝的话语决定我们的命运,就算是我们自己的话也不行。
所以我们必须在观念上不断更新,好让我们能不断有所突破。这些更新和突破包括回归圣经、培养批判性思维、更多阅读以便拥有全球视野等。
三、创新与借力,善用人才的突破
创新、改变、改革是今天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必须要走的路。易经说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“变通者,趣时者也(与时俱进)”。不改变就叫作“等死”或者已经死了。摩西的知识与能力超乎众人之上,但他在行政管理上的途径和方法却差强人意,凡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,如此,众百姓只好大排长龙,等待机会和摩西见面。如果一直这样的话,早晚摩西非得累死不可。然而,由于他的胸襟广阔,他能坦诚接受岳父的建议,改变自己以往传统、过时的作法。
其实,持守传统、安于现状是人类的本性。然而,如果只有“承先”,没有“启后”,就无法更有效地祝福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们。为着神国,当我们无法创新时,就当“借力”。创新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拥有的。创新的人除了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,还需要开放的思维,勇于接受别人不同于自己的方法和观点,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是具有冒险性精神的人。
但“借力”则不可或缺,借力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改变或克服自己面对的困境。生活在AI时代的我们,需要借助AI或其他已被公认有效的途径或策略。就如同摩西借助他岳父叶忒罗的建议,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治理以色列百姓一样。如果一个人没能力创新而又不愿借力,恐怕他就会一事无成了。
摩西善用人才,具有超强的团队精神。团队的力量非常重要,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即便再强,可是终究有限。借助他人的恩赐有时候甚至是让我们的事工能够突破的主因。摩西不仅服事他的百姓,也借百姓来完成这服事的任务。因为他承认它自己无法独自承担起这么大的责任。
一个人服事一千个人,远不如一千个人一起服事。这样的团队服事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。要看一个人能否有成就,还要看他的团队是谁。一手包办,凡事都由自己来作,不信任别人,也不信任组织和系统。这样的人不能与别人分享成功与荣耀,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贪图个人荣耀的人都很难有非常大的成就。作为领袖,一定不能够偷窃下属的荣耀。如果下属做得好,一定要夸奖、肯定。
摩西能善用人才并将权力下放给他们,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安全感,他不害怕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被人夺走。一个越有安全感的人,越不容易被别人取代。请问谁能取代摩西呢?摩西后面继续带领以色列百姓的人是约书亚,可是这是摩西自愿交给约书亚的。而约书亚之所以能够带领以色列百姓,是因为约书亚取得了摩西的信任。从本质上来说,真正的决定者是上帝。最后,上帝要摩西离开,将接力棒交给约书亚,这个时候时候摩西就必须得离开,因为这是上帝的主权。
四、安静独处、与上帝相交
我们要效法摩西这个人,能够像摩西一样借力来创新。这不是倚靠AI(Artificialntelligence)而是需要DI(Divine lntelligence)。日日更新,天天改变,愈来愈像耶稣,这是今日领袖不可或缺、有效服事这个时代的要素。
换句话说,要突破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,并且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成更伟大的目标,我们就必须学习独处、与上帝相交。
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们实在太忙了,也太快了。交通很快,十几个小时我们就能够飞到地球对面;人们办事也很快,一个人的工作量能够抵得过以前的好几个人。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。可是,我们节省下来的这么多的时间,我们用来做什么了呢?我们应当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多的用在独处和与上帝相交上面,而不是浪费在很多的娱乐上。
独处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操练,然而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,是基督徒的成圣生活所必须经历的途径。有人如此说:一个人必须要学习哭泣、守夜和等待黎明。也许这就是学习怎样做人、让人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之路。独处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软弱、脆弱与无能,了解到自己人性当中充满虚伪、自私、傲慢、贪婪、仇恨、恐惧,以及我们的内心对爱和宽恕多么渴望。由于认识自己内心的阴暗与需要,除了谦卑,相对地才会油然生起对他人的怜爱。一个人想要与上帝相交,除了独处以外,没有任何其它途径。
在独处中我们能够意识到上帝对我们深沉的爱与接纳,领悟到我们的生命根本不是“一个巨大的计分牌”。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上帝那里,而不在于跟别人的竞争和比较当中。上帝所接纳的我,是要我成为祂要我成为的我(I become what I am and what l am called to be)。我们并不需要用尽各种手段取得别人的认同与肯定。这样一来,人才可以自由的活出真我,不贬低自己,也不高抬自己,能够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。
同时,独处还可以促进团体的深度关系,让弟兄姐妹具体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空间,即便他们不是那么可爱。正由于如此,他们与我一样需要上帝的爱的接纳。教会团体并不是一个共同的意识形态,而是一个共同对上帝呼召回应的群体。梅顿从他的独处经历中如此写道:“在深切的独处中,我找到使我能真心爱我的弟兄的柔情。我越孤独,对他们的眷爱就越深切。这是纯净的眷爱,充满了我对他人的独处的尊敬。”
总结
胎儿要从母腹中“突破”而出,才能进一步成长;鸟儿要啄破蛋壳,才能成为一只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;毛毛虫要破茧而出,才能成为美丽的蝴蝶,否则就会死在蛹里。
而作为基督徒,我们个人与整体教会的属灵生命也是如此,只有在今天这个多变的时代不断突破,我们才能有效地服事新新时代的人们,成为更多人的祝福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